97国产强奸视频|国产伦区二区三区|日韩无码视频小说|国产av天堂精品伊人影院久艹影院|影视先锋亚洲在线|熟妇 视频 丝袜|丝袜人妻AV在线|久久精品中国日韩无码a'y|亚洲老熟女性亚洲|中文字幕291页

首頁 >> 人物 >>身邊好人 >> 后知青時代的里程碑——記重返第二故鄉(xiāng)帶領鄉(xiāng)親脫貧致富的徐桔桔賈愛春
详细内容

后知青時代的里程碑——記重返第二故鄉(xiāng)帶領鄉(xiāng)親脫貧致富的徐桔桔賈愛春

时间:2020-04-24     作者:黑河市委宣傳部宣教科 張云清【原创】

  50年煙云,半世紀韶華。

  記憶的鏡頭,定格在1970年。剛滿17歲的徐桔桔踏上北去列車,申請到偏遠艱苦的黑龍江省遜克縣山河村插隊。

  在這里,她結識了一生中最重要的朋友--賈愛春。


  心懷夢想啟新程 愿把他鄉(xiāng)做故鄉(xiāng)


  彼時,山河是只有20戶人家的小山村,稀疏錯亂的茅草房散落林中,參差不齊毫無章法。一條主街貫穿全村,房屋間的交通,靠主街派生的羊腸小道。唯獨牛馬村上集中飼養(yǎng),其它畜禽一律散養(yǎng)。歪仄陳舊的木杖,是各戶間的界限。從街到院再到屋門,滿地的畜禽糞便雜草木屑。


  知青們白天向老農學農活:選種揚場、鍘草喂馬、翻地機耕、播種除草,樣樣活計都有板有眼,有聲有色;晚上,舉辦夜校教鄉(xiāng)親識字,引導大家科學種田、收集農肥、打掃衛(wèi)生、消滅四害。冬去春來,他們的手上磨出了老繭,皮膚由白嫩變得黑里透紅。徐桔桔積極肯干,吃苦耐勞,勤奮好學,被批準加入共青團,并被選為村婦女主任。


黑河知青.jpg


  村里迎來一批又一批知青,到1975年,總數(shù)達到100多名。其中一位年齡稍大、做事風風火火、心直口快、敢想敢為的知青,就是賈愛春。一道砍柴、種田、養(yǎng)雞、養(yǎng)豬、捕魚、種菜......同吃同住同勞動,同甘同苦同患難。深情厚誼為她們貫穿一生的合作奠定堅實基礎。


  在山河村插隊的108位知青,被稱為山河一百單八將。知青與知青,知青與老鄉(xiāng),與鄰村的知青和老鄉(xiāng),都相處得如同家人。這種友誼,比水更清澈,比酒更濃儼,比火更熱烈,比詩更有厚重。那片黑土地,那段歷久彌新的生活,每位知青都與鄉(xiāng)親建立了終生不忘的情感,千絲萬縷的聯(lián)系,血濃于水的情懷。那些經歷與過往,深深刻痕在知青心坎上。


  殷殷深情寄明月 念念不忘眾鄉(xiāng)親


  返城后,徐桔桔進入上海電影(集團)公司,賈愛春進入首都北京。她們從未間斷聯(lián)系,聊得最多的還是“山河”?嗯c樂、悲與痛、情與仇、愛與恨,和歲月一道靜靜地沉淀。甘苦與共的日子,樸實厚道的鄉(xiāng)親,刻骨銘心的往事,瑣碎入微的細節(jié)。一切都已過去,一切都在眼前。頻繁的交流,加深了她們對山河村的眷戀。


  1987年,徐桔桔第一個返回山河村探親;1999年,她和陸鴻鈞等18位知青重返山河村?吹酱迕耨R長雨夫妻殘疾,孩子的學費東挪西湊時,知青們心軟了。從此,每年200元錢作為孩子學費,雷打不動。


  200元現(xiàn)在不值一提,但當時給老馬一家?guī)淼奈拷褰^非金錢衡量。直到2011年,徐桔桔和賈愛春返回山河村“二次創(chuàng)業(yè)”時,聽馬長雨說起,鄉(xiāng)親們才知曉內情并傳為佳話。


  時間是最好的魔法師,也是最好的催化劑。


黑河知青1.jpg


  2010年,徐桔桔退休,而賈愛春則到了花甲之年。期間,她們遭受很多變故。無論生活怎么變,她們的友誼沒有變,對山河村的眷戀沒有變。


  桔桔拿出一張年輕時的合影。照片上,賈愛春朝氣蓬勃,桔桔端莊嫻秀。面前的她們,秀發(fā)被時光漂染得雪白,歲月的刻痕,無情地留在眼角與眉梢。


  2010年,賈愛春重返山河村援建活動室,命名為“知青會館”(其中上海知青陳錫珠捐款五萬,縣財政撥款五萬)。期間,村民向她反映村子發(fā)展緩慢,渴盼“有本事”的知青回來當“村官”,帶領大家共同致富。


  賈愛春首先想到徐桔桔。沒想到的是,徐桔桔毫不客氣地給她吃了“閉門羹”。桔桔剛退休,有財務專長,被一家韓國公司高薪聘請任財務總監(jiān)。優(yōu)厚的退休金加上優(yōu)厚的工資待遇,她完全可以安逸的度過晚年。


  賈愛春是個執(zhí)著的人,認準的事撞上南墻也不回頭。尤其想到鄉(xiāng)親們的囑托和期盼的眼光,更不輕言放棄。那段時間,她每天都給桔桔打電話。


  杜鵑啼血聲聲淚,子規(guī)夜鳴句句情。賈愛春終于把桔桔說動了。帶著對黑土地和現(xiàn)代農業(yè)前景的熱切期盼,二位知青攜手重返山河,開始人生第二次“起跳”。


  這一年,是2011年。這一年,她們離開山河整整34年。


  一片冰心獻桑梓 遠村陌上閃其華


  對徐桔桔來說,放棄外資企業(yè)的高收入不難,但有些東西難以割舍。年逾九旬的父母在敬老院里,一去數(shù)千里怎能不掛牽?孫女出生不到半年,需要照顧,怎么和兒子開口?


  賈愛春同樣有難以克服的困難。老伴腦梗半身不遂,遜克的冬天特別冷,她不得不把老伴送回北京讓兒子照料。


  那年冬天,徐桔桔在上海和遜克之間自費跑了5個來回,賈愛春更是在上海、北京、黑河之間自費跑了12趟。為弄清群眾的真實想法,賈愛春制作100多張問卷,實名調查是否支持知青回村當支書,100多戶村民,都選擇支持。


  山河村曾被合并進常勝村,2011年重新恢復村建制。


黑河知青2.jpg


  兩位知青用各種形式宣傳合作社。從一無所知,到96%的村民帶地入社。鄉(xiāng)親說:土地是俺的命,俺把命交給你們。


  2012年1月4日,合作社成立。


  合作社引入企業(yè)經營理念,農民用土地入股形式,糧食生產統(tǒng)購統(tǒng)銷,社員利益共享,風險共擔。這種形式不同于承包土地,農民土地分紅并參與二次分配,既能實現(xiàn)農民共同致富,也能增強合作社抵御風險能力。


  到2015年底,5年時間里,山河村發(fā)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:新建活動場所,新增健身器材,免費換上塑鋼窗、鐵柵欄,村路從3.5米拓寬到7.5米,組建文藝小分隊,二位知青出資赴各地演出。每天,鄉(xiāng)親們都愿意在街上多站一會兒,感覺“心里特別敞亮”。


  為使群眾盡快換上既美觀又保暖的塑鋼窗,二位知青跑斷了腿、磨破了嘴。那年的春夏之交,她倆幾乎長在縣住建局。室內開會,她們在外面等。餓了,吃幾口餅干;渴了,喝幾口涼水。她們用誠心感動了住建局的領導。


  合作社調整種植結構,將近一半土地由種黃豆改為種玉米,并為農作物上了陽光保險。2012年遭遇大旱,她們一面組織鄉(xiāng)親抗旱保墑,一面連夜起草災情報告。報告引起市縣兩級政府重視,在政府協(xié)調下,保險公司賠付山河村損失20余萬元。秋天,每公頃土地比正常年份多賺2000元。擔心減產的村民們樂了,說:大田能增產、保險給賠款,跟別的村比,咱村投入最少,收入最高。籽種、化肥、機器咱都不操心,以后放心外出打工,年底回村領錢就妥。


  合作社統(tǒng)一購買種子、化肥和農藥,統(tǒng)一機耕、統(tǒng)一銷售,提高農民收入,壯大集體積累,縱向發(fā)展產業(yè)鏈,增加土地產出比。同時,從土地中解放出來的村民,有的打工,有的做生意,還有的發(fā)展多種經營。


  山河經驗和兩位知青的名字,迅速傳遍大江南北、九州方圓。


  歷盡坎坷心猶在 老驥情深情也真


  此后幾年,山河村進入黃金發(fā)展期。


  2012年,合作社在大災之年喜獲豐收,農民人均收入比上年提高32%;


  2013年,山河合作社獲得首批500萬元國家扶持,升級為現(xiàn)代農機專業(yè)合作社,為了合作社的發(fā)展,賈愛春變賣自己在北京的房產。同年,徐桔桔、賈愛春獲“感動龍江”人物提名獎;徐桔桔被授予“全國道德模范”人物提名獎;


  2014年,合作社創(chuàng)玉米單產2.8萬斤,農民人均收入1.5萬元等多項記錄,糧食收益比第一年增長一倍;


  2015年,她們提出無農不穩(wěn)無工不富思路并付諸行動;


  2016年,以其事跡為原型的電影《勇敢往事》正式拍攝;


  2017年,《勇敢往事》熱播并獲“紅楓葉”國際大獎......


  當?shù)匾吧{莓資源豐富,兩位知青想開發(fā)藍莓飲品,為合作社發(fā)展開辟一條新路子。


  賈愛春踏上了選廠之路,跑遍黑龍江所有飲料廠,要么設備落后,要么成本偏高,要么運輸不便,要么品質不強,始終找不到如意的合作方。


  倔強的賈愛春不服輸。為找到適合的廠家,她三赴肇州。最后一次差點把命搭上。


  向導不熟路況,她們早晨從哈爾濱出發(fā),3小時行程,兜了一個大圈子,直到下午16時才到。低血糖的賈愛春,下車時眼冒金星,掏出幾塊巧克力拼命狂吃,總算止住血糖下降。但因為走得急,鞋子磨破腳趾;耐著性子為每罐幾分錢差價和廠家反復磋商,廠家同意讓步卻提出必須交50萬元設備改造費。此時,為堅守信譽,她們把資金都用于雙倍賠付訂貨的客戶,設備改造費成為壓垮她們的最后一根稻草。


  返程路上,賈愛春倒在了出租車上。強忍病痛到達哈爾濱,找到賓館入住,她再也撐不住了。那一場長病,刻骨銘心,心懷余悸。高燒持續(xù)不退、潰瘍面總不愈合、小便出血、口袋里只有幾千元錢,不敢去醫(yī)院檢查。每天和桔桔通話,成為唯一的精神支撐。


  此時的桔桔同樣身心俱疲,傷痕累累。


黑河知青3.jpg


    人們不會忘記,兩位知青重回第二故鄉(xiāng)奉獻,從不計較個人得失,不占一分股份,不花一分錢,也從不報銷一分錢。


  人們不會忘記,2013年,黑龍江發(fā)大水,山河村是重災區(qū)。二位知青率先沖到壩上。由于年齡和身體等原因,組織沒接受她們堅守一線的請求。二人自費往壩上送飯,堅持30多天,光買豬肉就花1萬多元。最難時,劃船渡“二道坎”,水位在頭頂3米多的壩內,而大壩已多處管涌,隨時都有生命危險。在她倆帶動下,全縣形成慰問一線熱潮。大壩守住了,兩位知青分別瘦了十幾斤。


  人們不會忘記,為了每斤糧食多賣2分錢,她們跟小伙子們一道,風餐露宿赴省城賣糧。深秋寒風里,拳拳赤子心。受的是常人不能受的罪,吃得是常人不想吃的苦。


  人們不會忘記,桔桔92歲的父親病危她沒能回去,父親去世也沒見上最后一面,過世后料理完后事,又匆忙回到村里,帶領鄉(xiāng)親們繼續(xù)拼搏奮斗。賈愛春的愛人,一直重病在身難以自理。親情與事業(yè),家庭與鄉(xiāng)親,兩者間權衡,她們總是義無反顧地選擇后者。


  人們不會忘記,兩位知青為村里采購成套音響設備,修建文化廣場、組建文藝小分隊,親自編舞示范,組隊赴北京等20多個城市演出,與眾多大型企業(yè)和先進村結成對子,在致富道路上相互幫助,合作共贏。


  人們不會忘記,村里建起全縣第一個千頭生豬養(yǎng)殖場,為遜克縣引資價值1254.27萬元的三大類168件先進醫(yī)療設備……一樁樁,一件件,數(shù)不盡、說不完的實事,彰顯著二位知青的人格魅力和高尚情懷。


  二人在電話里,時而心生感慨,時而滿懷憧憬,時而相互鼓勵,時而相向而泣。不服老不行了,干不動啦。二人在電話中約定,等賈愛春病情轉好一起辭職。合作社步入正軌,社員年人均收入在幾年的工夫里翻了三番,有上千萬資產、有幾百萬存款、有光明的前景,知足。


  一諾千金終無悔 還將余生踐初心


  合作社走上正軌,兩位知青退居二線。在上海、北京等地繼續(xù)為山河村尋找發(fā)展機遇。


  她們想不到,不到3年,合作社意外遭遇天災與人禍:2016年的賣糧款一分未收回,原因是收糧的合作社經營不善宣告破產,糧款隨之“蒸發(fā)”,只剩下一張白條。當?shù)刭u糧有不成文的規(guī)矩,先交糧后付款。起訴到法院,雖然勝訴但幾百萬糧款分文收不回。無法償還貸款,銀行停貸,欠下巨額高利貸,村民幾年沒分紅了……


  她們能做的,只能是幫助合作社銷售農產品,回收資金,維持再生產。她們深知,對鄉(xiāng)親們來說,眼前的坑,爬不出來,就是滅頂之災。但是,似乎很難爬出來,合作社陷入了怪圈--沒錢還銀行貸款,銀行不再借貸給他們;得不到銀行貸款,就沒錢買種子化肥;如果不種地,無疑在等死;而借高利貸種地,更是飲鴆止渴……


  涸轍之鮒,無望無助。誰能給她們一掬清水?誰能幫她們重振山河?


  二位知青,再一次謙卑地四處求人。她們帶領合作社班子成員,進北京、去上海、下河南、赴哈爾濱……通過事跡報告會等多種形式,竭力推介山河村的前世今生。


  每個人都能看到她們拼命的狀態(tài)。她們在為誰拼命?


  明知是無可挽回的絕境,卻偏要執(zhí)拗地往里闖。


  是什么給她們以力量?是信仰。


  賈愛春說:讓群眾過上好日子,是徐桔桔的初心,也是她的使命。再沒有比賈愛春更了解桔桔的人了。為了鄉(xiāng)親,父親去世,她沒回上海;母親病危,她留在山河。這回,為了鄉(xiāng)親們能過坎,她又把自己豁出去了。


  徐桔桔說:“要論付出,賈愛春一點都不比我少”。


  無數(shù)次回答很多記者的提問。她們說:我們做這些,是為了讓鄉(xiāng)親們過得更好。她們這樣說,有多少人信?


  但是,當你知道她們的付出都是無償?shù);當你知道為了山河村的發(fā)展,她們把自己在都市的樓房已經賣掉;當你知道至今她們沒有領取一分錢的工資;當你知道她們給合作社留下千萬元家底,得知不到三年時間村集體再次入不敷出時,沒有抱怨和推脫,而是義無反顧帶病沖鋒。你還不信嗎?


  什么是理想?理想是一個愿意以命相搏的目標;什么是信仰?信仰是為實現(xiàn)理想可以奮不顧身,可以自我犧牲,可以蒙受委屈,可以甘受猜疑,可以承載艱辛與磨難。


  這是她們的理想和信仰。


  如今的山河村,宛若涸轍之鮒。那車轍里的小魚被動受困,人們避之猶恐不及;而兩位知青又一次在萬分危急時刻,主動沖向第一線。她們的舉動,被一些人諷喻“飛蛾撲火”。


  飛蛾撲火,有意義嗎?在世俗的眼光中沒有絲毫意義,但在理想面前,答案截然不同。


  她們絕不是撲火的飛蛾,而是支撐“后知青時代”的里程碑;她們的故事,是一代人的縮影;她們的身后,有成千上萬的知青。在祖國這個寬闊的舞臺上,知青故事,從來不是一個音符,而是龐大恢弘的交響樂。在知青的傾心演繹下,匯聚無比強大的力量,把偉大祖國的萬里“山河”裝扮得更加美好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          (責任編輯 杜宏偉)




國訓網(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網)版權所有 未經書面授權禁止轉載

國家工信部備案號:魯ICP備20015271號-1

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魯網文〔2020〕 號
全國互聯(lián)網信息與新聞編輯合格證新教培證字〔2011〕第 1879 號

山東省網絡文化內容審核人員證書魯文審字〔2020〕 號

魯公網安備 37010402000895號



技术支持: 全企網 | 管理登录
seo se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