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雷鋒精神是永恒的時代精神著名詩人賀敬之的《雷鋒之歌》于1963年3月底完成,長達1200多行,共分六個部分:第一部分,抒寫生長在中國的驕傲、幸福、光榮的感情;第二部分,描寫雷鋒出現(xiàn)之后產(chǎn)生的影響;第三部分,謳歌雷鋒的同時提出人應該怎樣生活,路應該如何走;第四、五部分,主要描寫雷鋒光輝偉大的思想、精神、風格、人品,回答了第三部分所提的問題;第六部分,抒寫雷鋒精神的影響。詩人在縱情謳歌雷鋒精神的同時,把中國悲壯的歷史、社會的現(xiàn)實和光輝的未來聯(lián)系起來,描繪出一幅生動感人的藝術(shù)形象,開拓出寥廓的意境,表現(xiàn)出一個莊嚴的主題。 “我看著,你青春的面容,好像我再生的心臟,在胸中跳動……你的年紀,二十二歲——是我年輕的弟弟呵,你的生命,如此光輝——卻是我無比高大的長兄!”詩人在詩中融入自己的感情,熱情洋溢地歌頌了雷鋒短暫而又偉大的一生。在雷鋒短暫的一生中,他愛崗敬業(yè),不論干什么工作都踏踏實實、苦干實干。正如他日記中所說:“一個人的作用,對于革命事業(yè)來說,就如一架機器上的一顆螺絲釘……我愿永遠做一個螺絲釘……在偉大的革命事業(yè)中做一個永不生銹的螺絲釘。”賀敬之在詩中寫道:“雷鋒呵,你雖然不是,在炮火連天的戰(zhàn)場上,戰(zhàn)斗沖鋒,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,你卻是真正的勇士呵——雷鋒——你是一個平凡的,但卻偉大的——永不生銹的螺絲釘!”在實現(xiàn)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征程中,我們需要的就是雷鋒“不怕苦、不怕累,干一行、愛一行、鉆一行”的“螺絲釘精神”。 雷鋒的一生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(wù)、為人民的事業(yè)無私奉獻的一生。雷鋒在日記中寫道:“人的生命是有限的,可是,為人民服務(wù)是無限的,我要把有限的生命,投入到無限的為人民服務(wù)之中去。”賀敬之寫道:“哪里需要?看雷鋒的飛快的腳步!哪里缺少?看雷鋒的忙碌的身影!……呵,馬上去,給大娘澆地——現(xiàn)在麥苗正要返青……呵,立刻把自己省下的存款,寄給公社——支援受災的農(nóng)民弟兄……唔,快準備,給孩子們,講革命故事——明天是隊日活動……唔,必須把趕路的大嫂,護送到家——現(xiàn)在是夜深,雨大,路遠,泥濘……” 雷鋒是一個從舊社會走過來的解放軍戰(zhàn)士,孤苦伶仃的幼年生活磨煉了他的意志和愛憎分明的立場。他對許多事情都有自己的獨立思考和看法,形成了自己的人生觀、價值觀,是一個朝氣蓬勃,充滿睿智的新型軍人。詩人通過親身體驗和深入思考,感受到了雷鋒深邃的思想和偉大實踐,所以他沒有停留在單純的敘事當中,沒有全面介紹雷鋒的先進事跡和一件件感人故事,沒有空發(fā)議論,講解革命大道理,而是把雷鋒置于深遠的歷史背景和現(xiàn)實生活之中,融抒情與議論于一爐,突出表現(xiàn)雷鋒的精神境界及其重大的社會意義!靶±缀恰阒挥幸话傥迨睦迕咨砀撸䴕q的年齡……但是,在你軍衣的紐扣后面,卻有:七大洲的風雨、億萬人的斗爭,在胸中包容!”“快擺開,你們新的雁陣啊,把這大寫的‘人’字——寫向那萬里長空!” 《雷鋒之歌》最核心的問題就是樹立怎樣的世界觀,“人,應該怎樣生?路,應該怎樣行?”詩人在贊頌雷鋒精神后回答:“這就是一個叫‘雷鋒’的中國革命戰(zhàn)士的英雄姿態(tài)!這就是我們的大地,我們的母親,以雷鋒的名義,給歷史的回應——人呵,應該這樣生!路呵,應該這樣行!” 2013年3月6日,習近平參加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遼寧代表團的審議,他強調(diào)雷鋒、郭明義、羅陽身上所具有的信念的能量、大愛的胸懷、忘我的精神、進取的銳氣,正是我們民族精神的最好寫照,他們都是我們“民族的脊梁”。 新時代呼喚雷鋒精神,《雷鋒之歌》詮釋了雷鋒精神,氣勢磅礴,蕩氣回腸,具有強烈的藝術(shù)感染力,影響和激勵了一代又一代成千上萬的熱血青年。正像詩中所說:“升起來,你一座高峰,我們跟上去:十座高峰,百座高峰!——千條山脈啊,萬道長城!” 賀敬之,現(xiàn)代著名詩人和劇作家。1924年生于山東省棗莊市嶧縣,15歲參加抗日救亡運動,16歲進延安魯迅藝術(shù)學院文學系學習,17歲入黨。1945年,和丁毅執(zhí)筆、集體創(chuàng)作了我國第一部新歌劇《白毛女》,獲1951年斯大林文學獎。代表作有詩歌《回延安》《桂林山水》《三門峽——梳妝臺》《放聲歌唱》《雷鋒之歌》等。 。ㄘ熑尉庉 杜宏偉) |